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泰州高港引江社區華麗蝶變——集體壯了,居民富了,環境美了
2020-06-11 10:50:00  來源: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1
聽新聞

初夏時節,記者來到泰州市高港區口岸街道引江社區,探尋其華麗蝶變背後的“幸福密鑰”。

引江社區由原天如、寧都兩個自然村合並而成。合並初期,社區債務18萬元,居民缺乏幸福感,村幹部情緒低落。

想要摘掉“窮帽子”,就得找準“富路子”。2004年,當選該社區黨總支書記的張竹山帶著“兩委”班子開展“頭腦風暴”,最終達成兩點共識:要想壯大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必須要轉思路、換腦筋;必須摒棄“等靠要”的思想。

引江河是該社區的核心資源和最大優勢。社區積極爭取扶持政策,在引江河西側新建一座物資中轉碼頭。憑借碼頭優勢,社區成功招引到深圳混凝土行業領軍企業——為海集團,總投資4000萬元的泰州市為海混凝土有限公司項目順利落戶,給社區帶來50餘萬元的集體收入。

引江社區還通過發展墓園經濟、動員在外能人返鄉創業以及流轉千畝土地等舉措,帶動集體增收、居民致富。去年,該社區集體收入近千萬元,人均年收入超3萬元。

在居民班正平的農場內,成片的葡萄樹長勢喜人,泛青的果實掛滿枝頭。“你看,這一串串葡萄多飽滿,按目前情況看,今年收入鐵定超過去年。”班正平高興地說。去年,他不僅自己掙了近30萬元,還帶動周邊村民約200人致富。

在引江社區,有一個特別的公園——垃圾分類主題公園。公園裏的道具,都是用廢舊輪胎精心製成,傳遞著“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這裏,是居民最喜愛的“打卡地”。

要過“好日子”,就要有“好生態”。社區抓住高港作為全國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創建區的契機,在當地最早開展試點,除出台垃圾分類獎勵製度外,還實施門前“三包”責任製,把每戶村民房前屋後的清潔情況納入考核。

生活美、生態美,群眾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傍晚時分,綠茵茵的草地上、碧波蕩漾的小河邊,人們結伴而行,一路上歡聲笑語。“路麵變幹淨了,河水變清澈了,生態環境越來越美了。”談起社區大變樣,62歲的村民範國慶豎起大拇指。

集體收入增加,也讓社區服務群眾、惠及民生有了底氣。近年來,該社區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兩個文體廣場,居民健身點6處;硬化主次道路25公裏以上,安裝LED路燈350盞,通組通戶道路硬質化率達100%;高標準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室、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殘疾人康複中心,全麵推行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機製;每年拿出10餘萬元,用於幫扶身患重病的困難群眾。

針對合並初期“兩委”班子成員普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班子能人偏少的狀況,引江社區注重年輕幹部的選拔培養,大力選拔學曆高、有想法、肯幹事的年輕同誌進入“兩委”班子。目前,社區“兩委”班子平均年齡40歲,8名班子成員中有7人獲得大專以上學曆,成為一支能打硬仗的“鐵軍”。

近年來,社區書記張竹山被評為省首批“百名示範”村書記、省“吳仁寶式優秀村書記”,社區也榮獲“省文明社區”“省生態村”等多個省級榮譽。

記者 董 鑫

通訊員 楊 鼎

標簽:
責編: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