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新基建產業風口,常州數字經濟後浪正湧。智慧健康雲、常州工業大數據雲啟動;總投資73億元的5G雲能力中心、醫學影像雲等24個重大項目簽約。
今年市兩會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常州迎來大數據產業園開園,意味著數字常州發動“新引擎”。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表示,從“常州製造”走向“常州智造”,必須在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上雙向發力,讓智力、算力協同作戰。這次抗擊疫情複工複產中,常州一批“無人工廠”“數字車間”大顯身手。大數據產業園的開園標誌著常州正積極搶占新基建風口,突出製造裝備數字化換代、生產車間智能化升級、工廠企業網絡化發展,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賦能提效。
“健康雲”在疫情中接受大考
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勁關頭,“江蘇-黃石醫療服務在線”平台在線賦能戰“疫”蘇軍。南京鼓樓醫院影像“天團”首次通過遠程診療方式,對江蘇對口支援黃石醫療隊救治的確診患者進行“雲端”會診,這一遠程醫療依托的“雲端中樞”就部署在常州。
常州健康醫療大數據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驪介紹,從接到需求、討論方案、資源配置、數據開通,到電路拉通僅用了15小時50分鍾。作為國家級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建設首批試點城市,常州創新設立“運管分離”新模式,在國家級信息安全保障下搭建數據資源池,基於區塊鏈和可信計算打造數據公共服務平台,提供健康醫療數字化資源服務。目前中心已承接省衛健委300億條臨床數據、常州市衛生信息中心35.6億條數據;2020年,作為省衛健委數據對外服務中心,預計實現新增數據存儲超200億條。
“健康雲”的建設並非一日之功。常州市政協副主席、鍾樓區委書記趙正斌表示,“顛覆、堅守、生態”3個關鍵詞概括了鍾樓大數據產業發展曆程,圍繞數據從哪來、數據如何用、產業如何聚等時代命題,鍾樓走出一條以應用彙數據、以數據助服務、以服務引產業的發展路徑。
大數據產業作為唯一的新經濟產業寫入鍾樓“十三五”規劃。鍾樓區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劉誌峰介紹,圍繞“一園兩平台多中心”的總體發展框架,建設常州大數據產業園,走特色化發展路徑,園區剛剛被省工信廳授牌為江蘇省大數據產業園。
工業大腦助力智能升級
推開常州微億智造的隱形金屬門,仿佛推開了新工業、新工廠的魔法大門。這家成立不到兩年的創業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獲得百度戰略投資,目前訂單額超億元,有望成為工業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
微億智造CEO潘正頤告訴記者,當前產品表麵缺陷檢測是製造業人力成本最高的工序之一,一個供應鏈工廠需要2000多個質檢人員。微億智造通過百度昆侖芯片、移動5G、智能傳感等多種“黑科技”加持,搭建彈性算力平台。記者在現場看到,通過5G實時連線,可實時顯示智能車間相關產品的生產參數,在工業大腦的計算下,在線指導企業校準生產,實現最優配比,不僅助力企業實現生產效率最大化,還能快速提升質量,提升工藝。目前平台部署27個核心工業AI模型。
百度智能芯片總經理歐陽劍表示,超算芯片賦能“製造執行大腦”,實現數據背後價值的挖掘以及對各類生產管理經驗的公式量化,協助生產管理者作出最優管理決策和有效趨勢預測,形成智能製造解決方案閉環。
從產業數字化走向數字產業化,工業互聯網平台成為實現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過程中工業資源配置的核心。鍾樓區副區長錢雲傑介紹,鍾樓區政府、中國移動、微億智造聯合打造區域工業大數據雲平台,已擁有省星級上雲企業29家,19家企業車間被評為智能車間。
產業生態謀求顛覆式發展
新一輪產業革命下,大數據產業如何走出一條與實體經濟同頻共振的時代新路?
融合是大數據的價值所在。記者了解到,在創新引領層,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東部中心、國家智能化係統集成應用體驗驗證中心兩大國家級重大平台先後落戶;在基礎設施層,中國電信常州國際數據中心、中國移動常州雲能力中心、雲泰數通及雲路科技打造總投資超100億元的華東雲計算基地;在係統平台層,創新打造“常州工業雲”“智慧健康雲”,構建共建共享的創新生態基礎;在場景方案層,以數據和應用分離推動醫療行業數字化,以智能裝備為入口推動工業數字化;在應用服務層,中國電子、戴爾、百度等龍頭企業引領增值服務企業集聚。
產業生態悄然集聚。鍾樓區目前已集聚100多家以數據采集、存儲、治理、交換、研究、應用、安全等為核心業務的大數據企業,大數據核心業務收入占園區企業業務總收入25%以上。
古運河畔,十裏玉蘭森林廊道靜伴其側,一個以數為核的常州大數據產業園正乘風而起。
記者 蔡煒 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