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數說“十三五”|江蘇規上企業研發經費比2015年增長46.4%
2020-10-06 17:08:00  來源:交彙點  
1
聽新聞

交彙點訊 9月,江蘇首次發布民營企業創新100強榜,恒瑞醫藥、天合光能、亨通光電、中天科技等一批耳熟能詳的民企,形成了支撐經濟大省江蘇破浪前行的“創新集團軍”。

企業是推動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從創新投入看,入選企業去年研發經費投入占比3.2%,研發人員比例高達15.9%。充分體現了我省企業的總體創新能力。”江蘇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孫斌說。

江蘇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達2206.2億元,比2015年增長46.4%。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成為“十三五”期間江蘇工業經濟的“強支撐”。

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一個個創新載體的推動。“近兩年公司開展自主研發及合作開發項目百餘項,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比重達4%,成功開發出EVA光伏材料新牌號等係列新產品,多項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介紹,近年來,盛虹搭建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盛虹)紡織新材料研究院、國家級紡織品檢測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創新平台,形成了支撐創新發展的“最強大腦”,覆蓋從紡織業前沿技術追蹤到生產線設備更新的產業鏈各環節。

“十三五”期間,江蘇推進“國家—省—市”三級企業技術中心體係建設,至2019年底,已累計建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20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4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444家,分別比“十二五”末增加24家、21家、810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3.98%,比規上企業平均水平高2.4個百分點。

今年5月,工信部正式批複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落戶無錫,這是繼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躋身“國家隊”後,全省第2家、全國第16個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以‘國’字號創新中心為代表,我省圍繞集成電路等先進製造業集群重點領域,針對行業前沿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聚力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驅動產業鏈攀升。”省工信廳技術創新處處長李健介紹,目前,江蘇還有9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正為“升級”準備著,另有27家正在培育中。

這些創新中心采用“企業+聯盟”的形式運行、企業化機製管理,由龍頭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上下遊創新資源,聯盟成員總數超過1000家,累計申請專利超過900項,授權400餘項,形成國際、國家、行業、團體標準7項。2019年,創新中心共承擔省級以上科技重大專項31項,突破15項行業關鍵技術,為各個技術領域衝擊全球領先位置孕育力量。

一邊進行創新載體的培育,一邊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摸清產業鏈條“卡扣”,實現全鏈技術提升是關鍵。“十三五”期間,江蘇提出推動製造業集群發展、打造13個製造業“航母集群”的新思路。摸問題、拉清單,江蘇重點圍繞這些先進製造業集群,有的放矢地選取17條產業鏈率先開展技術評估,梳理產行業關鍵環節“卡脖子”技術(產品)短板,形成175項關鍵技術(產品)攻關清單,並以“簽軍令狀”等形式,廣邀企業揭榜攻關。

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江蘇支持核心基礎攻關、質量攻關、信息基礎研發、高端裝備趕超、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等關鍵技術攻關類項目960項,突破了一批關鍵基礎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一些高端裝備短板得到有效彌補。

眼下,江蘇省工信廳2018年立項的高溫超導電纜項目已形成研發成果,並與國家電網江蘇電力公司開展合作,將在高溫超導直流電纜供電示範工程中實現首次商業化應用;國防科工領域也研製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裝備、關鍵技術和產品……經過精心“培植”,部分領域已率先結出“碩果”。

交彙點記者 付奇

製圖:王建朋

標簽:
責編:王迅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