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以藝術的方式唱響時代主旋律 8天4000場文娛活動豐富節日文化生活
2020-10-10 12:10:00  來源:荔枝網  
1
聽新聞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被視為文化演出市場複蘇的“黃金期”。8天時間裏,“江蘇原創”好戲連環登場,“夢圓小康”基層巡演送到家門……一場場形式新穎、精彩紛呈的文化藝術活動,不僅豐富了市民、遊客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提振線下演出市場再添“一把火”。

金秋十月,正是賞戲好時節。2020紫金文化藝術節自9月30日晚開幕以來,接連上演了十餘部主題鮮明、製作精良的優秀舞台作品,向觀眾展示著“江蘇原創”的實力。開幕式演出、大型交響音樂會《大運河》恢弘雄壯、大氣磅礴,抒發了江蘇兒女在大運河滋養下濃鬱的故鄉情結、熾熱的家國情懷;大型現代兒童劇《戲娃》,全劇以傳承中國戲曲文化為主題,以“戲中戲”突顯中國戲曲的國粹之美,讓少兒觀眾領略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基層院團獻演的泗州戲《信仰》、淮劇《馬家蕩裏唱大戲》等劇目風格質樸、感人至深。

大型合唱交響音樂會《大運河》指揮程曄說:“開幕演出《大運河》是一部帶有合唱的大型交響作品,豐富的藝術感染力盡顯大運河從古到今的曆史變遷,展現了大運河滋養下,這方水土上的故鄉情懷、人文情愫、民族精神、家國情懷。”

荔枝大劇院項目經理陶文然說:“每場的上座率都達到了9成以上。藝術節期間,觀眾對我們的所有演出的口碑還是叫好的,不僅欣賞到了全國各頂尖院團的表演,同時也展現了我們江蘇各地區文化的特色。”

展現抗疫成果,弘揚抗疫精神,是今年藝術節的一大亮點。10月7日晚,以蘇鄂人民攜手抗疫為主題的昆劇《眷江城》在江蘇大劇院首演,以傳統昆曲的意韻描畫當下重大事件,塑造出一批可愛可敬的人物群像,譜寫出一支動人的戰疫讚歌。

觀眾說:“以前總覺得昆劇好像一定是古裝的,所以我也很驚訝,《眷江城》演示的內容都比較新穎。通過傳統的劇種來反映出現在的那種時代精神或者時代麵貌。”

江蘇省昆劇院副院長、青年昆曲演員施夏明說:“我們文藝工作者也有這樣一份職責和義務,說好當前當下發生的感人的人和事,用原汁原味的非常具有昆曲韻味的這種表演風格和特色,去感動更多的觀眾。”

把舞台搭建在人民之中,紮根於基層群眾,一直是紫金文化藝術節的特色。今年藝術節還新增了“優秀舞台劇目全省展演”“夢圓小康”現實題材優秀劇目基層巡演兩塊內容,將原來在南京主場館裏舉辦的係列活動,延伸到省市縣三級聯動。“雙節”期間,全省各地戲劇、電影、音樂、舞蹈、實景演出等各類極具特色的文化藝術表演輪番上演,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藝術體驗。在宿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傳統劇目《小姑賢》《姊妹易嫁》《書館會》《馬前潑水》等10多個展演曲目,跌宕起伏的劇情,再加上演員們字正腔圓、韻味十足的表演,讓台下的戲迷們過足了戲癮。

宿遷市民說:“作為我們地方的戲種,我們希望能夠走出去。走出宿遷,走出江蘇,讓更多的人了解它,來品味它。”

南京觀眾說:“演出劇種還是比較豐富的,題材也是我們大家日常都喜歡的。而且票價也比較實惠,老百姓都能接受,大概在50-80之間,比較接地氣吧。”

南通、常州、徐州、鹽城等地,都舉行了一係列豐富多采的文藝惠民演出、舞台劇目展演,為市民們獻上了一道道豐盛的“文化大餐”。八天來,江蘇各地在紮實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同時,精心安排了500多場精品演出、3000多場群眾文化活動,430場文博場館主題活動,總共近4000場各類演藝文娛活動。“好戲連連”的假期演出增強了群眾文化消費意願,提振行業信心,更進一步釋放演出市場活力。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劉承武 畢然 郭奉銘 章斌煒 李澤灝 鄭淩 馮水清 亓晨 供片台/宿遷台 泗洪台 南通台 常州台 徐州台 鹽城台 編輯/張萌)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
責編:戴淩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