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新春走基層 | 前山島上民警的守島之“歌”
2022-02-09 15:31:00  來源:新華日報·交彙點  
1
聽新聞

早上七點,天色還未完全明朗,在遠離陸地60海裏的一座小島上,舉行著一場樸素而又莊嚴的升旗儀式,五星紅旗隨著海風飄揚,一位蒙古族警官深情地用小號吹奏國歌,另外四位民警向著國旗敬禮。

這些守島人來自江蘇省連雲港市公安局海防支隊,吹奏國歌的蒙古族警官名叫陶烏爾圖。而他們所駐守的小島,正是祖國海防前哨——前三島中的車牛山島。

前三島位於我國東部黃海海域,由車牛山島、達山島、平島三個主島和牛背礁等7個附屬島礁組成,因三個島嶼在海中如三星錯落,鼎足而立,互為依仗,形成一體,故稱為“前三島”。前三島總麵積隻有0.32平方公裏,附近海域麵積卻3000多平方公裏。其中達山島是我國中東部沿海領海基點之一,也是黃海海域距離大陸最遠的島嶼,一直是我國東部沿海的戰略要地。

今年29歲的陶烏爾圖來自於黑龍江邊境城市黑河,2015年軍校畢業後被分配到武警連雲港邊防支隊,工作後實習的第一站就是前三島。2016年,陶烏爾圖主動報名申請駐守海島。每年他有一半的時間在島上執勤,每天六點多起床,七點升完旗,吃早飯,飯後就穿上執勤背心,帶上對講機,望遠鏡和執法記錄儀,圍著島巡邏,觀察瞭望島周圍有什麼船隻,檢查島上設備的運轉情況,記錄駐島日誌。一天民警們要巡邏兩次,每一次巡邏一圈快則半小時,慢則一小時。

“春節也要像往常一樣執行任務,除了巡邏和檢查設備,大家都躲在房間裏,因為太冷了,尤其是春節前後,是最冷的時候。” 陶烏爾圖說,今年已經是他連續第六年在島上過春節,除夕當天,他們一起貼春聯、掛燈籠,做了10個菜當年夜飯,然後在房間裏看春晚、打撲克。“那天中午陽光很好,我們還爬上屋頂曬太陽,拉馬頭琴。”

音樂是陶烏爾圖給小島帶來的新鮮事。“上島以後,我發現島上升國旗時沒有播放國歌的設備,我決定利用工作之餘學習用小號來吹奏國歌。有了小號的伴奏,當國旗徐徐在海天之間升起時,我們心中的自豪感與使命感更強了。”

馬頭琴、呼麥,與海天相配的藍色哈達、弓箭……這些來自蒙古族特有的元素調劑著島上單調的生活,悠揚的音樂從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來到千裏之外的黃海島礁,讓彙聚到這裏的年輕人的生活有了些許調劑。

守島的生活並不容易。在島上駐守,趕上風浪大的時候,半個月一次的補給船不能按期抵達,再新鮮的食材也很難挺過一個星期。當所有的菜吃光了,就隻能靠醬油泡米飯來填飽肚子。

來自浙江杭州的周渝東回憶起,他初次上島時正值冬季,沒過幾天就體會到了食物短缺的境遇:“那些天海上大風大浪,補給船過不來,當時我們冰櫃裏麵隻剩了一塊拳頭大的肉。島上七八個人,每天切一點肉丁,煮一大鍋飯,早中晚都是炒飯。”

“菜容易壞,所以我們先吃蔬菜。然後中期吃肉,肉沒有了,再吃存放期長的洋蔥和土豆。”守島民警董超談起做飯的經驗頭頭是道。

陶烏爾圖對統籌用電也胸有成竹。島上現在靠光伏發電,尤其是冬天氣溫低,晴天日照時間短,用電量反而大,牛山島上還有給周圍海域發送手機信號的移動基站和微波設施,必須要保證一定的電量供應。他就經常去配電房盯著剩餘電量,根據情況提醒大家抓緊用電,或者節約用電,中午光線充足的時候,就提醒大家,需要燒水的趕緊燒水。陰天發電不足,就要提醒大家關閉電熱毯和小太陽,甚至都不能用電飯鍋煮米飯,隻能蒸饅頭。

對於艱苦的環境,守島民警們已經習以為常。陶烏爾圖對島上的生活有著詼諧幽默的總結概括:前三島有三寶,蒼蠅、蚊蟲和小咬;前三島有三盼,盼船、盼人、盼信號。“在島上最盼望的,就是補給船來的時候。因為除了收到物資,還能見到很多人,人多了,就能熱鬧一點兒。每次船鳴笛返航時,我們心裏總有些失落。”

傍晚時分,落日餘暉籠罩海島,陶烏爾圖拉起了馬頭琴,來自五湖四海的守島民警圍坐在他身旁,一首蒙古族音樂《諾恩吉雅》勾起了大家的思鄉之情。

沒有鄉村裏的寧靜,沒有都市裏的喧囂,隻有用青春譜寫的愛國旋律在海島上回響。陶烏爾圖動情地說:“這些年和戰友們一起守海島,在最好的年紀做了最有意義的事情,把我們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我們為守過島而驕傲自豪!”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胡蘭蘭

標簽:
責編:王迅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