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一睹月球樣品真容,實際操作玉兔號月球車模型,近距離觀察嫦娥五號返回艙實物……作為第六個“中國航天日”的重磅活動之一,4月27日至5月5日,“航天放飛中國夢科普巡展”在南京上秦淮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展覽館舉行,大批“明星”航天展品與南京市民見麵。
東方紅一號衛星模型
走進展廳,映入眼簾的就是東方紅一號衛星1:1模型。作為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元老”東方紅一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一旁的展櫃裏擺放著1970年使用過的收音機原件,仔細聽似乎還能聽到那時從太空中傳來的《東方紅》。
攬月而歸,踏夢而行。我國探月工程“嫦娥”係列是本次展覽的一抹亮色。現場可以看到嫦娥二號、三號和四號衛星、月球車等模型。
月球樣品
最受矚目的展品莫過於月球樣品,這是月球樣品首次離京展出,也是首次從平麵和360度全方位展出月壤。深灰色的土壤擺放在人造水晶之中,散發著神秘的氣息。
嫦娥五號返回器、降落傘實物
月球樣品的封裝罐實物
將月壤帶回來的“功臣”嫦娥五號返回器、降落傘、樣品封裝罐實物同樣與參觀者“零距離”。嫦娥五號返回器被燒蝕的表麵無聲訴說著這趟非凡的太空之旅。由錦絲綢縫製而成的降落傘實物鋪成扇形懸在背後,多虧它嫦娥五號得以平穩落地。
火箭發射模擬互動
現場還設有多個互動體驗區,如火箭發射模擬互動、神舟飛船返回艙互動裝置,參觀者能最直觀地體驗從發射到返回全流程。參觀者還可以操縱玉兔號月球車模型,利用操縱杆指揮月球車直行、後退、旋轉以及機械臂運動,做一把“玉兔”駕駛員。
“從近空到探月發展,這次展覽是近幾年中國航天領域的一個集大成式的盛會。直觀看到航天成就的實物,增強了我們的認同感和敬畏感。以後想帶著孩子來,種下他們的航天夢種子。”參觀者莊曉奇說。今年74歲的盧寶平是江蘇徐州人,他和老伴有幸成為本次活動的首批觀眾。“看完之後,我們感受到國家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過去隻能在電視裏看到畫麵,今天能看到實物,非常震撼!”
記者 徐春暉 周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