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時節,麥田裏到處都能看到機械化收割的場景,對於沒有農機的農戶來說,他們的夏收怎麼辦?不用擔心,一個電話,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就會上門,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江蘇台記者郝朦說:“在泗洪縣曹廟鄉尤崗村,這兩天,在成熟的麥田裏經常都能看到一個個紅馬甲駕駛農機來回收割的場麵。這個夏天他們將搶抓晴好天氣,東奔西跑為沒有農機,或者農機不夠的大戶提供麥收服務。”
進入六月,泗洪曹廟尤崗村的6000多畝小麥已經進入成熟期。這兩天,當地種植大戶們紛紛跟農機合作社取得聯係,預訂機手和聯合收割機一起下田收割。


宿遷市泗洪縣曹廟鄉尤崗村種植大戶尤傑算了一筆賬:一季收麥費九千多塊錢,比自己買農機劃算。一台機器要十幾萬塊錢,一年就用兩次,兩百多畝地掙不到多少,而且農機用三四年就淘汰了,不如找農機合作社方便。

宿遷市泗洪縣曹廟鄉農技中心主任張展召介紹,不光在前麵收割過程中提供服務,在後期糧食烘幹銷售過程中也全程提供一條龍服務。同時針對建檔立卡戶,也有一係列上門服務以及優惠措施。
為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常州市武進區在全省率先打造了“智慧農機”管理平台。通過平台,農機服務組織可實時掌握本社農機的作業狀態、作業軌跡、作業效果,優化機具調度,大大提升農機作業效率。


常州市武進區農業農村局農機管理科科長荊衛鋒介紹,農戶可以發布農機需求,機手可以發布閑置機械找田地,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打通農戶和農機手的信息壁壘,提高機械使用率。
記者從省農機推廣站了解到,今年三夏期間,江蘇1.2萬個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將為全省各類農業生產主體提供農機耕、種、收等糧食生產服務,農機社會化服務作業麵積占比預計將超過60%。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郝朦 亓晨 鄭淩 張正 泗洪台 常州台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