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總投資103.6億元!“太湖明珠”擁抱“東方明珠”書寫長三角一體化佳話
2020-06-19 14:30:00  來源:無錫日報  
1
聽新聞

風從海上來,潮湧長三角。6月18日,2020無錫(上海)科技合作洽談會在滬舉行,加快對接長三角一體化,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推動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這是無錫市近年來第一次在上海舉辦以科技合作為主題的洽談會,也是近年來無錫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對外科技合作盛會。

無錫在黃浦江畔向各界菁英發出誠摯邀請——歡迎成為創新“合夥人”!

錫滬合作,科創共同體加速建設

從上世紀80年代的“星期天工程師”到“G42聯盟”,滬、錫的人才、科創合作源遠流長,而此次,兩地攜手發展的意願更加強烈,行動更加篤實。

昨天(18日)洽談會現場簽約項目59個,計劃總投資103.6億元,主要圍繞無錫近年來大力發展的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物聯網產業。其中,長三角一體化平台項目6個,總部項目6個,創新園區建設項目4個、產學研項目11個、科技創業類項目32個。越來越多長三角企業總部來錫加速集聚,充分體現出共享區域創新一體化平台、共建總部經濟集聚區、共商優勢領域協同發展、共推自主可控硬核科技的特點。

作為活動的重磅簽約之一,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台管理中心、無錫市科技局簽署了《關於共建共享科技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的戰略合作協議》,促進兩地科技創新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和共建共享,支撐區域產業技術進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無錫提供了包括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在內的60多台總價值達12億元的設備給兩地科研單位、企業共享,並率先實現了創新券的通用。”無錫市科技局局長孫海東表示。

可見與未見,打開更多“合夥人”夢想

6月18日對無錫企業卓勝微頗有意義。一年前,這家創新型企業以35元發行價登陸創業板,昨天,盤中漲停報634.52元,良好的業績表現使它成為創業板最受關注的企業之一。創始人許誌翰在洽談會上回顧了“創業史”。“卓勝微可以說是滬錫合作的一個典型案例,2012年,我們創業團隊就是從上海來到無錫,8年時間,一直專注於射頻領域,有了今天的成績。”

許誌翰把在無錫的創業成功的原因歸結於幾點,創新環境優越帶來團隊的穩定,“無錫宜居宜業,8年來骨幹團隊沒有一人離開”;產業鏈完備,為企業發展提供了產業下遊支撐;營商環境優越,政府對企業的指導和幫助, 為企業贏得快速壯大的空間。

SEMI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表示,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等正在成為無錫科技創新的發力點,受到產業界的關注,越來越多關聯項目正在聚集,滬錫合作不是單項的承接,而是雙向的共贏。

可見的力量釋放著創新的紅利,普華永道中國管理合夥人黃佳認為,洽談會的更大意義在於為那些還未可見的力量提供橋梁,更多創新“合夥人”懷揣夢想,將在這片土地上開始了新的征程。

借力聚力,“雁群”中找到發展坐標

科技創新能力是未來發展的驅動器,區域、城市之間競爭已趨向“近身肉搏”,是歸於競爭還是走向合作?黃佳認為,長三角地區科創協同發展如同“雁群”,各級城市要分工明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互補共贏,才能實現區域整體發展。

近年來,無錫出台了大量政策與扶持資金鼓勵科技創新,但一味坐等“人才”帶著“項目”上門,感受到的可能更多是“冷場”。此次與上海互動,是一次主動“熱場”,借助上海這個更開放、更高端的平台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影響力。事實證明,無錫完全可以吸引到有實力的“合夥人”。洽談會上,普華永道、上海交通大學、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等駐滬單位和機構紛紛為科創無錫“站台”,普華永道還從創新力量、創新事件、創新支持、創新園區、創新平台等五個方麵發布了無錫科技創新營商環境報告。

這份報告中,無錫持續的創新能力得到肯定:多項科技指標中持續突破,有力推動科技創新高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創新10條”和“創新30條”為科技企業提供資金支持,調動企業創新積極性,共同促進提升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太湖人才計劃”為各類高層次人才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吸引、培養科技創新人才,促進科技產業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是當下區域內最大的熱點,接受熱力輻射,甚至成為發熱點,無錫要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吸納領先城市科教、人才資源要素,積極打造長三角先進製造核心區、技術創新先導區與區域內城市開展更多、更為深層次的合作。這,才隻是開始。(高飛)

標簽:
責編: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