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國風+非遺+景區 雙節假期江蘇文旅“火出圈”
2020-10-07 18:49:00  來源:交彙點  作者:洪葉  
1
聽新聞

當景區遇上國風,當非遺走進景區,當國風與非遺同台,這三者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隨著國潮崛起、非遺傳承、漢服盛興,景區跨界聯動的新格局逐漸形成,遊客也不再滿足於單一的景點“打卡式”旅遊。國慶期間,記者走訪多個景區,看江蘇文旅如何跨界“火出圈”。

國風聚人氣,穿漢服遊玩更精致

人流如織,遊客穿著各式各樣的漢服;妝容精美,與古色古香的建築交相呼應。這個中秋國慶假期,多個旅遊景點走起了“國風”路線。

10月1日至8日,常州重磅打造東方鹽湖城“2020國風大典”IP,通過國風嘉年華、國韻大秀、國樂盛典三大板塊,以超強國風召集陣容、國風文化元素和線上線下互動環節,引領國風新潮流。10月1日,主題為“江南漢風,衣冠‘雲’集”的江南漢文化藝術節在蘇州正式啟動,共持續5天,藝術節包括“鄉飲酒禮”“鄉射禮”“拜師禮”等諸多中國傳統禮儀還原演出。

“這兩年,我們發現國潮成為年輕人趨之若鶩的核心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鹽湖城作為一個道文化景區,本身跟中國文化就有比較深的淵源。我們從去年就開始跟巨量引擎溝通,看如何讓國潮文化有一個落腳點,溝通中雙方找到了國風大典這樣一個IP。”東方鹽湖城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靜說,國慶期間表麵看到的是,遊客們穿著漢服入園,從發型到鞋子都會跟漢服的風格搭配起來,但背後更深層次的,是年輕人已經把穿漢服當成一種生活中很常見的新習慣。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今年許多景區都開始打造漢服體驗和旅遊的結合。在揚州東關街馥園,今年國慶期間推出了美人美妝工坊套餐,由專業化妝師、造型師提供漢服妝造服務;在鹽湖城鬆桂裏酒店,每間客房裏都會有小朋友和大人的漢服,遊客進來之後可以換上漢服在景區裏麵遊園,同時配套了古裝拍攝的地點,給遊客一種與眾不同的、差異化的體驗。

非遺接地氣,麵對麵互動更親民

“你看是你們老師剪得好,還是我剪得好?”10月1日,記者在南京市玄武湖景區內的“國潮國貨 品質生活”嘉年華上看到,南京剪紙市級傳承人、金陵神剪張第五代傳人張鈞正一邊翻動著手中的剪刀,一邊和被吸引過來、圍在桌前的小朋友們交談,“你看我這是隨手剪的吧?是不是沒有畫圖案?這就是我們南京剪紙的特色,不用畫稿,全憑心中構思,一氣嗬成。”

10月1日至10月4日,連雲港以“國粹非遺 唱響港城”為主題,組織淮海戲、海州五大宮調走進花果山景區等地……讓市民和遊客在觀光遊覽的同時,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

10月5日,在鹽湖城的非遺市集現場,葛軍陶坊設置了動手做平安扣的體驗環節,讓遊客感受紫砂拍打成型的力道。“這次來到國風大典,我們最大的感觸是非遺技藝更親民了。”葛軍陶坊現場工作人員金佳敏表示,宜興紫砂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常會走進院校,像這樣跟遊客近距離接觸、麵對麵互動的機會則很少。“全手工製作一個紫砂壺大概需要一周的時間,周期較長不適合現場展示,於是我們選擇了平安扣這樣一個‘小玩意’供遊客體驗,講解和傳播紫砂文化。”她說。

“剛剛有師傅教了一下,現在我正在自己做一個平安扣。做完之後他們會帶到宜興去,燒製好之後再寄給我。”遊客毛先生表示,這是他第一次體驗紫砂的魅力,之前就對紫砂壺比較關注,這次體驗讓他了解得更加全麵、透徹,且親手做出來的東西十分具有紀念意義。

而景區內往來遊客所穿的漢服,引起了蘇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姚惠芬的注意,她觀察到年輕人身上的漢服主要是機繡,如果將蘇繡與漢服相融合,未來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之前我們的客戶群體年齡偏大,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穿漢服的年輕人,通過跟他們麵對麵交談我才知道原來年輕人也很喜歡蘇繡的扇子、手提包,剛剛甚至有個小姑娘跟我說她認為蘇繡的包包比那些國際大牌都好看。” 姚惠芬說,她感受到傳統文化正在慢慢融入到年輕人生活中,令人欣喜,傳統工藝不能隻作為藝術品,讓年輕人用起來穿起來,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

景區有生氣,開新局複蘇更火爆

“太可怕了,這條街平時我從頭走到尾也就20分鍾,今天人多到走不動,在人群中穿梭了將近1個小時才走出來。”揚州市民王玥指著東關街入口處的電子顯示屏說,才下午4點,今日累計人流量已有25667了,晚上燈光亮起來後遊客會更多,國慶期間的人流量,讓她感受到旅遊市場真的複蘇了。

10月5日上午10點20分,記者看到鹽湖城景區入口處已經排起了長隊。“今年是我們景區第一次做國風大典。茅山是一個這兩年慢慢開發起來的度假區,其知名度和影響力目前主要集中在省內,沒有走向全國。”吳靜坦言,“但這一次從9月份開始推國風大典的時候,我們收到了大量的、全國各地的粉絲對我們的谘詢。10月5日、6日兩天,為了接待來自全國的遊客,我們在南京南站和常州火車站都設了直通車,工作人員在每個站點上都有引導,方便年輕人解決交通問題。”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將國風達人的粉絲轉化為景區的遊客,已成為眾多景區的複蘇之道。莊翰是一名漢服模特,抖音粉絲17.7萬,在“漢服圈”小有名氣。得知他要在蘇州虎丘參加線下活動後,不少粉絲身著漢服慕名而來。當天他身著一套明製漢服,飾演有“蘇州四大才子”之稱的唐寅。“今年這種通過服飾、妝造還原曆史文化名人的巡遊,很受同袍們的期待。”莊翰說。現場,除了達人們高度還原的伍子胥、孫武、西施、唐伯虎等近60名江南曆史文化名人,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千名漢服同袍參與到“姑蘇風華”的巡遊中來,非常熱鬧。

“今年我們邀請了100多位國風圈紅人在景區內走秀、辦音樂會,從節假日前開始,他們的粉絲就已經很激動了。原來景區的整個遊客結構是偏向青年和中年的度假客群,但現在可以看到,整個國慶期間入園的年輕人在數量已經有了成倍的遞增,其中許多都是網絡達人的粉絲。”吳靜說,據統計,10月1日至5日期間,遊客入園人數5.718萬,同比增長13%,迎來強勁複蘇。

交彙點記者 洪葉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標簽:
責編:苗津偉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