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看,這是“我”眼中的“英雄”和“全麵小康”
2020-10-10 12:10:00  來源:交彙點  
1
聽新聞

交彙點訊 戰旗漫卷,江蘇援鄂醫療隊整裝待發;一扇車窗,隔開了“小棉襖”和將去“打怪獸”的媽媽;體育館內,“生命之舟”拔地而起;村頭檢查點,省委書記被攔在村外……9月30日,“人民至上 同心戰疫”專題圖片展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展出。眼前的一切仿佛就發生在昨天,卻已深深鐫刻在國家的記憶之中,也為決勝全麵小康凝聚起強大信念。

作為“我眼中的全麵小康”攝影作品展的五個專題展之一,“人民至上 同心戰疫”專題展分為“白衣執甲、盡銳出征”“精準防治、實現雙零”“眾誌成城、聯防聯控”“戰疫一線、黨旗飄揚”“複工複產、決戰決勝”和“致敬最美戰疫人”等版塊,共展出反映江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曆程和成果的攝影圖片和海報246幅。其中包括:省委省政府領導迅速部署,指揮若定;抗疫物資整齊堆滿高鐵車廂,運往疫情嚴峻地區;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築起聯防聯控的銅牆鐵壁……更多的鏡頭則以“我”的視角,尋覓和捕捉偉大戰“疫”中那些溫情和閃亮的瞬間:一位大爺在醫生守護中醒來,說“天終於又亮了”;一道樓梯劃分開的上下兩戶人家門口,社區誌願者分頭叩門服務;手術畫麵中,寓意“兄弟齊心,其‘力’斷金”的江蘇援鄂醫療隊標誌鼓舞人心;“神獸”歸籠,直播帶貨衝上風口,複工複產秩序井然……這些攝影作品的標題明白如話,有時就用嘮家常的語氣,將一場眾誌成城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分解為無數細膩生動的小故事:《能坐起來,就有希望》《今天感覺怎麼樣》《鼓勵也管用》《一個都沒少》……一幅幅照片前,參觀者們駐足、流連,其中有大學生,有耄耋老人,也有唱起國歌的小朋友。

“我要平安回去吃火鍋!”一張照片裏,醫護人員防護服背後寫下的“戰地心願”,幽默中又透著心酸。這張照片的拍攝者賈曉民,是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原副院長,大年初一率兵出征武漢,在長達51天的戰鬥中,共收治患者515名,取得了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的赫赫戰績。每天查房時,他習慣隨手拍下病房內的情景,“在武漢醫護人員隻能吃盒飯,有人實在太想念徐州的火鍋了,就把吃火鍋的心願寫在防護服上。其實,在防護服上塗鴉,既是給自己打氣,更是給病人以信念和希望”。3月25日結束第一輪戰鬥後,4月22日,賈曉民“披甲”重歸武漢,投入當地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工作中去。他說,自己今年59歲了,“想在退休前為武漢多做一些事情”。

戴上護目鏡,白衣勇士身姿颯爽,“準備戰鬥”;清秀麵龐上的道道勒痕、汗水浸泡造成的掌心褶皺,是“天使”特有的“印記”;深夜手術台上,醫生冒著感染風險為患者切開氣管,毅然決然“接通生命”——由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萬程鵬拍攝的一組照片,向外界揭開了黃石中心醫院裏的“生死競速”。“當時才2月份,疫情形勢很不明朗,黃石本地醫療資源也很吃緊,‘江蘇隊’的到來堪稱‘提氣’!”萬程鵬回憶。為了記住這些“凡人英雄”,他專門逐一拍下了江蘇援黃石醫療隊362位隊員的麵孔,留存了最珍貴、最暖心的“天使笑靨”。他說,照片裏的一切已成曆史,我們對英雄、對家國的感情卻因疫情的洗禮更加深沉、更加堅定。

標簽:
責編:戴淩 易保山
下一篇